亲自带兵追索一个穷途末路小女的山内义保,居然莫名其妙的暴亡在狼岭山中。然后,为此大为痛惜的而亲自率领本阵,前出汉州的北路总大将山内义治,也毫无征兆的败亡在了汉州境内。
一时间,不但北面突出的战线,因此全面崩决;就连扶桑藩联军中, 身为东山道第一家的山内氏,就此家门根基动摇,呈现出了四分五裂的内争之势。最后还是德明王断然出面,才止住了纷争。
但是,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作为留守本土藩邸的嫡次子,山内义生固然可以继承家名和官位、守职;但是作为山内义治的第三子山内义家,却要迎娶德明王的侄女,籍此入朝奉公(王室附庸)。
而成为公家中人的山内义家,也不是孤身入朝的;而是带着一部分下臣、家将等附庸, 以及藩邸以外的产业,就此在平城京别开一门分家。再加上战场上损失的大量家臣、分藩,可谓元气大伤。
因此在此事之后,也产生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影响。就是除了实力比较强大,活水利害相关的十几家大藩之外,扶桑联军当中的其他藩称,这只是对方阵营的欺诈手段。既然官面上无法解释这其中的缘由,那私底下就不免谣言纷起。
而其中在占领区内民间流传最广的,无疑就是关于扶桑联军, 进入海东之后杀戮过甚;还到处挖掘破坏山陵,触动和惊扰了地脉。因此,海东公室气数未尽之下,自然降生守护的祖灵以为惩戒。
因此,在以讹传讹的有板有眼之下,不但是王京小朝廷名下,那些投靠了扶桑人的分藩、下臣、官属和豪族大姓,因此惶然不可终日;甚至连扶桑联军的眷属当中,也有人煞有其事的信以为真。
其中,甚至包括了甄萱扶桑王室出身的新妻;这就令他有些无可奈何了。他固然可以在王京城内,鼓励和煽动相互揭举的风气,而将那些有所嫌疑的人家严刑拘问拷打,却奈何不得扶桑人这边。
故而,断绝这种想念也是验证什么;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征海大将军府几乎是派遣了,至少十几波的刺客和探子,以不同身份潜入北地行事。然后就与那些眼线和内应,相继无声无息了。
最后能够传回来的,也就是一 于是,他们开始撕破脸皮,穷索于地方上那些,已经降服和归顺的本地世臣、藩家;不吝于拷打催逼的手段,甚至抄掠对方的家门。乃至王京小朝廷的公室所属也不能例外,被要求破财襄助军资。
而当他们哭诉于那位,往日里几乎沦为摆设的公室之主,希望扶桑人能够稍加收敛。对方却没有任何的反应和理会,反倒是扶桑人充任的公室管领,出面安抚了一干众人,信誓旦旦的要给個交代。
然而回头过来,就在也没有任何的下文了。反倒是甄萱为首的公室将领,私下奉命带兵上门,直接或是间接好好交流/警告了一番。因此在传说北地行台军,已经收复了五小京之四——金海京之后。
王京城内的诸多官宦豪族、门第人家,也暗自掀起了一波外逃避祸的风潮。但是这一次,扶桑人连表面的功夫都懒得做了。先是实行宵禁和戒严封闭诸门,再以捉拿北地奸细为由,大肆捉捕下狱。
然而经过此事,甄萱也终于意识到,扶桑人在海东的统治,也许未必如他们所宣称的那么牢靠了。但是,事情到了这一事实上,在他领军出阵之前,就隐隐听到了某种风声,扶桑人有意解除武装和遣散,他麾下的这些人马。
理由是其中许多人,出现了士气动摇和人心惶惶,乃至暗中逃亡的迹象;因此对于扶桑人已经不再可靠,甚至成为了潜在隐患。因此,甄萱为了自证决心才提出了,渡海迂回迁徙北地行台的建议。
但没有想到,扶桑王出乎意料的闻言大悦,而不顾一切的一锤定音;宣布在大将军府名下,给予他一应的支持。不但提供了器械甲仗和仅存的内线,还派出了御庭五方之一渡来众为协力(监视)。
但也因为这种不遗余力的支持力度和信任,让甄萱所部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相对于北地各州水面力量薄弱,让他们面对来自海上的突袭,几乎没有任何的抵御手段;而只有一些预警的哨楼。
事实上,对于海上入侵者来说最大的麻烦,反而是北地复杂的海岸线和崎岖嶙峋的海迅、水文情况。因此这一次甄萱所部,乃是从一个北地走私贩子,所提供的隐秘海湾中,蚂蚁搬家式分批上岸。
然后,他又毫三竿。
从山间中看过去,矗立在远处原野当中的中原京,俨然隐约可见了。这时候甄萱才的已下令,让连夜赶路汗流浃背的人马,就近停下来找个背风处立营修整。半响后,正在饮水进食的他忽然抬头。
就见上方的山头上,忽然就跌坠着滚楼下来一个身影;虽然已经被摔的血肉模糊,但是依稀可见是他派出去瞭望和警戒的斥候。下一刻,甄萱张嘴欲喊什么,就听一声隐约回响“找到你们了”。
下一刻,山头上骤然崩决而下的大片土石,像是滚滚洪流一般的淹没了,甄萱所在的中军位置。而站在一片新鲜泥土翻沉气息的山顶上,江畋也对着同样紧赶慢赶而来,难掩满脸疲色的河太平和洪大守道:
“接下来事情,就看你们的了;中原京还有点事,得我去善后”
而这也许就是时间将尽的自己,在离开这个时空之前,能够为小圆脸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有时候来自内部的潜在异见和反对者,比外在名刀明枪的敌人更加麻烦。后者只要在战场击败和歼灭之。
但是前者,则是将自己引而不发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