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朝臣其实很想告诉陛下乃是万金圣体,岂可轻动,再引经据典一番,对陛下进行劝谏,让陛下老实的待在京师之内,做那种垂拱而治的圣天子。
这历史教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网庙十哲,‘有为圣君’隋炀帝下江南,一去不复返。
被人吊死了,临终连个体面都没留下。
大业九年,因为隋炀帝在之前的九年时间里累计征调了近一千万次的民夫和军役,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修筑,对榆林长城进行修筑,激活了农民起义的巨型任务。
从大业九年起到大业十二年,大隋内外交困、战火四起的局面已经逐渐减缓,而隋炀帝在大业十二年,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恐惧,从洛阳前往了江南。
隋炀帝此举,就此拉开了隋唐英雄传的序幕。
次年,李密就率领瓦岗寨进攻东都,次年五月,唐国公李渊从晋阳起兵,十一月便攻破了长安,拥立了新帝。
如果隋炀帝不下江南,瓦岗寨不敢进攻东都,唐国公不敢造反,大隋的命运可能还有转机。
隋炀帝去了江南,死在了江南。
皇帝,在帝制之下是“兴安宣旨吧。”朱祁钰再看了一圈,依旧没人反对,才让兴安宣旨。
兴安一甩拂尘,阴阳顿挫的大声诵读道:“朕尝备载南巡,恭侍皇太后銮舆,群黎扶老携幼,夹道欢迎,以交颂天家圣母之德。诚亲掖安舆,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良足以娱畅慈怀”
朱祁钰这道圣旨的大意是他上一次亲征到了南衙,百姓们扶老携幼,夹道欢迎,都称颂太后的德行,这次邀请太后一起去看看。
这都是场面话,恭奉皇太后南巡启跸京师志也不是皇帝写的,当然,这副亲亲之谊的局面,还是朝臣们颇为乐意看到的。
陛下不是没有亲亲之谊,襄王当年逃难一样入京,陛下就大肆赏赐,陛下亲征南衙僭朝的叛军,襄王监国,陛下发现襄王才能,也没让襄王在王府里藩禁老死,而是给了极大的权柄去了贵州。
襄王做了这么多监国,还不是笃定了只要他不造反,陛下就不会杀他?
稽戾王死后,多少人开了盘口,赌陛下几天杀了稽王府上下满门。
一天天过去了,三年又三年,这都过了七年了,稽王府内一个能发懿旨的皇太后在京师,皇帝能放心才是怪事。
康熙的南巡和乾隆的南巡,在格局上又不太一样。
康熙南巡随行人员每次都不到三百人,南巡的时间也非常短,从出发到回京,最短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最长也就五个月的时间。
一路上可谓是风尘仆仆。
主要原因是:康熙穷。他没钱大肆折腾,所以每次南巡都是悄悄的去,悄悄的回,主要是为了体察民情。
而乾隆的南巡,不算八旗军,仅仅随行伺候乾隆的宫女太监就超过了三千人,六次南巡,一次比一次声势浩大,随行的官吏也越来越庞大,最后一次南巡,仅国帑花费就超过了四百万两白银。
乾隆的南巡是游山玩水。
他能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乾隆富。
他的富,自然不是因为和珅这个大贪官给了他旅游经费,而是因为他爹给他的遗产,太过丰厚了。
乾隆他爹雍正在位十四年,都做了什么?
对西南方向云贵川黔进行了改土归流;
实行摊丁入亩;
火耗归公;
再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纳税国给袁彬、陈福寅等人极大的帮助。
兴安立刻俯首说道:“中了。”
“宣来,见一下。”朱祁钰一乐,这个当年弃儒从商,现在弃商入仕的费亦应,真的是大明独一份的观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