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元青花真正的市场价格(2 / 2)

“元青花都出现了,珍稀性这一块已经提上去了;现在就缺一件雍正御窑的粉彩,来提一提价格。”

宝友听起来好像有点没反应过来。

“最后就是传承有序,比如是国外展览过的,或者国内有名的藏家的藏品。”

是一件有密宗特色的宗教文物。

直接拒绝许愿。

带来的东西也是重量级。

哦,原来就是字面意思。

之前在线下的时候,张扬和丁强曾经被一位大妈堵住,质问张扬,她的宝贝为什么会流拍。

“首先是器型大,一般都是大的陶罐。”

“六颗星代表南斗六星;”

虽然张扬这次的拍卖是去香江,传统意义上古董行业的法外之地。

当初的信徒是怎么想出来这个背景故事的?

“如果你是真心喜欢唐卡的,那什么时候掺和都不亏。”

“我去!真是元青花!”

……

“来,你翻到背面我看看。”

熟悉密宗的人,看到这样的形象,应该能很快反应出它们的身份——双身尸陀林主。

“尤其是胎底白里泛黄,我本来以为烧出来的釉色就是这样,没想到你的手机像素太好了,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表面钙质沉积物的那种小凸起。”

“一百万?”

“老师好,我带来的是一件骨牌。”

“好,那问题简单了,你现在当着大家的面,秤一下你的手机,然后告诉我们重量。”

“啊?”

宋代及以前的想都不用想;

珍稀的动物制品也是违禁的;

三个名额分一个给这位宝友,没一点问题。

宝友从兜里掏出他的备用机。

“呵呵。”张扬不动声色的笑了笑。

张扬起初是有点疑惑的。

“这东西,保守估计在海底待了有七百多年。”

据说这是一对修炼中的男女僧侣,因进入冥想太深,遭小偷斩首而不自知,最后化成了尸陀林主。

“但凡知道清代藏传佛教在全国的影响力有多大,就知道喜马拉雅艺术是一个伪概念。”

张扬用了“求”这个字。

海捞瓷的东西只能远远的看,真靠近拿着放大镜看,会发现表面全是钙化物,看得人头皮发麻。

这位宝友长得实在太老实了,感觉是会被人坑的那种。

“好的,谢谢老师。”

张扬可不敢给这种玩意儿估价,他怕自己的私信被藏传爱好者爆破。

“当时我在旅游的时候,在那边看到非常多的唐卡,那种东西有收藏价值吗?”

“张大师你知道喜马拉雅艺术吗?我是在当地一个搞这种艺术的画廊里买的。”

它是用灵长类动物的臂骨雕刻而成。

“但要只是为了挣钱,属于是吃那啥都赶不上热乎的。”

这块骨质的吊牌很小,只有五厘米高,而且上面没有打孔,看不出来是怎么戴的。

张扬当时的回答和现在一样。

最后一查,是她在签协议时,非要把起拍价提高50%,不然就要闹事。

“不是祖传的吗?”张扬带着笑意问了一句。

“那这玩意儿应该是能称东西的吧?”

“老师,那这件东西的价值呢?”

张扬突然没有忍住笑意。

好不容易在直播间碰到真品的元青花,不邀请参加拍卖就太没道理了。

原因很简单,这件青花瓷盘发黄的情况,他看起来隐隐有点熟悉。

“为什么啊?”

“财富自由?额……”

“那张大师,如果我送拍的话,能拍出一百万吗?”

“基本可以确定了。”张扬非常肯定的说道。

宝友后知后觉,这时候才反应过来。

“真是老货啊?”宝友有些惊讶的问道。

“多米诺骨牌吗?”张扬问道。

“这种器型的东西,烧制和保存起来比较难,即使是清三代的官窑青花大罐,现在也是几十万了,所以元代的罐子贵,很正常。”

“不是的,就是骨牌。”

他本来是当旅游纪念品买的,没想到有意外收获。

不过他还是给了宝友一个参考价格,免得他被人坑了。

“现在市场上拍卖价上千万的元青花,特点都很统一。”

“来,你把东西拿起来,靠近点看看。”

……

“这个秤砣底下有款的,大清雍正年制。”

正面发黄还不能确定。

“宝友,这件东西目前的市场价,也就在四五十万元左右,而且还不好卖。”

宝友惊呼一声,非常激动的说道:

张扬作为无神主义者,确实也理解不了。

宝友直接尬住,不知道是没听懂张扬的言外之意,还是故意装糊涂。

“宝友你这件东西,是很典型的藏传佛教的风格,和尼泊尔那边没啥关系。”

“哇,老师你这么一说,我这东西还有可能买亏了啊。”宝友无奈的感慨道。

相当于站在了“千万级元青花”的对立面。

“帝王绿什么的,尽情往我这儿招呼。”

甚至于,真正能拍卖上千万的青花瓷,很少。

有可能是烧制的时候串烟了。

“这是我祖传的。”

“这意思是,如果用这个秤的人缺斤少两,少一两,缺福;少二两,缺福和禄;少三两,就福禄寿全缺了。”

“尼泊尔的佛教文化,和藏传佛教,差距其实非常大,根本算不到一起。”

“有的是,还有的是在路边摊上卖的。”

成为了降伏偷盗者的佛教护法神。

“那我不是财富自由了?”

在宝友称重的时候,弹幕已经把手机的标准重量发了出来:168克。

自那以后,张扬和拍卖公司的人就达成了默契,

“宝友,你这件东西是从哪儿求来的?”

这次,张扬没有一上来就给宝友的东西判死刑。

只能说合理,找不到毛病。

“宝友,你按照我刚才说的三点,分析一下你的藏品呗。”

“元青花吗?”

“藏传的东西我不好估价,这种比较小众的宗教文物,你可以去对应的圈子里问问。”

“当然,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都没人提。”

瓷盘的题材是一个拿着蒲扇的小人,在柳树下乘凉,属于是传统的国画风格。

“老师,虽然有点像国宝帮,但我还是得说,我觉得这是元青花。”

“老师你看,秤杆上一共十六颗星。”

因为这东西真有点名堂。

“元代的能有啥问题,我刚才不是还问你,愿不愿意参加拍卖会吗?”

“两斤四两啊。”

“宝友你是米黑吧,两斤四两的手机,一块板砖?”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