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二节 狂风暴雨(1)(1 / 2)

,我要做皇帝

包身工制度,恶贯满盈,如雷大耳。

任何上过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人,都不会对这个可怕的制度陌生。

与这个制度相比,就算是奴隶制,其实也是温情脉脉,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的。

至少奴隶主还是将自己的奴隶视作财产和工具的。

但包身工们对资本家来说,却不过是消耗品。

就如如今临邛的程郑婴和卓王孙的矿山中的那些奴工一般。

死了就死了呗!

老爷们可不会管他们的死活,这批死了,还可以再弄下批。

反正,又不是自己的财产。

关中的包身工的出现,大约可以追溯到一年前。

但因为关中农民如今普遍生活不错,至少不会饿肚子。

所以,豪强地主贵族们无从下口。

直到半年前,刘彻开始重建长安,让他们想起了在这个长安城里,可还生活着数十万的市民。

其中至少有一半,属于极困家庭。

更妙的是,这些人不像农民,有着土地,且还与墨家关系亲密。

在关中,你动了农民,搞不好,会有吃饱了撑着爱多管闲事的墨者干预。

这些祖宗现在可是惹不起的!

每一个墨家的墨者,尤其是墨苑里的墨者,都有着直入未央宫,君前独奏的权力。

但在长安城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墨家的墨者很少出现在市井闾里

没有了墨家的干预和阻扰,这些渣渣需要摆脱的,不过是法家的干预。

至于你想指望儒家的君子们来主持公道?

呵呵,那也得君子们愿意屈尊降贵,来到这些贫民区才行啊!

至于对付法家?

只要程序正确,且有着契约在手,倒是不害怕法家的人能搞出什么动静。

即使有那么一两个愣头青要搅局,在官商贵的联手面前,也翻不起浪花来。

要不是刘彻出于某些考虑,将廷尉衙门也给搬到了这章台街,恐怕他现在看到的情况要遭的多!

说不定,可能还将看到大批的狗腿子在闾里之中,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

这也是刘彻选择来这章台街,而不是去那些可能情况更复杂的闾里的缘故。

他还真有些担心,有些笨蛋会狗急跳墙。

但在这里,就无妨了。

当然,作为皇帝,面对这个事情,其实他是很尴尬的。

毕竟,他已经在法律意义上,严格禁止蓄汉人为奴。

虽然在同时,放开了准许贵族、地主大规模蓄夷狄奴的口子。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中国,反蓄奴,总是伴随着风险和危机。

历史上王莽反蓄奴,反兼并,然后被怼死了。

这就是前车之鉴!

这些事情,刘彻心里清清楚楚。

所以,他才会放纵至今。

但现在,他却不得不出手了。

原因很简单——这里是中国!

他望着车帘外表面平静的闾里,嘴角溢出一丝冷笑:“真以为,章丘之变不会再现吗?”

元德三年六月章丘之变,济南王刘辟光人头落地,随之四王谢幕,到元德四年,因为牵连到此案之中被诛杀的官员超过一千人!

整个齐鲁地区的千石以上官员,有七成不是被诛就是被赶回家种田。

超过五百个大家族被流放,卷入案件之中的人,数以万计。

至今,齐鲁诸国,都依然能感受那一次大清洗的可怖和可怕!

这也是汉室立国至今最大的一次清洗。

时隔四年,居然又有人在走钢丝,他们难道以为,关中的百姓都是不会反抗的吗?

一旦长安城的百姓受不了,出现大规模暴动。

那么,要死的人,恐怕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说不定,三公九卿也要被拖下水,板子打下来,整个朝野上下无人能幸免。

道理很简单——神京受乱,惊扰两宫,宗庙受扰。

即使刘彻也要去祖宗面前谢罪。

两位太后也得闭门谢客,静思悔改。

作为辅佐天子的丞相、御史大夫,还敢活着吗?

丞相、御史大夫既然自杀,那九卿还有脸坐在朝堂上?

九卿回家种田了,下面的参与者、策划者还能跑的掉?

到时候,必是大军开进长安城内,全副武装的军队,将在绣衣卫的引导下,挨家挨户的抓人。

抓到人就直接拖到东市腰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彻其实是来救一些渣渣的命的。

只是,这些渣渣未必领情罢了。

不过不要紧,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清洗朝堂上下。

事实上,自登基以来,刘彻就一直在计划着来一次大清洗。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某些老家伙,占着茅坑不拉翔,让刘彻很苦恼。

偏偏,长久以来,无论刘彻怎么暗示,他们都不肯致仕。

实在太不给面子了!

………………………………

马车在章台街的一个闾里的巷子前停了下来,刘彻走下马车,立刻就有着侍卫过来簇拥。

他抬起头,看了看这个闾里前的牌坊,其上名曰:东三里。

意思就是章台街东部第三闾里。

从少府的报告来看,这个闾里总共住着三百余户人家,在长安城里算是一个中型闾里了。

“公子,此处就是壮士阳唯遗孀所居的闾里了……”一个侍中小声的报告着。

刘彻闻言点点头,选择此处,是他有意为之的。

因为,做任何事情,总要有一个由头,也就是切入点。

总不能说,皇帝大摇大摆的走进闾里,视察民生吧?

这不符合贵族们三观,也不符合游戏规则。

但,若是皇帝忽然想起一个战斗英雄,一个烈士遗孀,想要去看看她过的好不好,生活是否如意,这就没问题了。

若在这个过程里,发现了烈士遗孀,为国家社稷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妻子后代遭受不公对待,天子拍案而起,怒而追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