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一日可出重甲三十(1 / 2)

七日之后,一列千余人马正在官道上慢慢行动。

远远看到北京府城,不少人都瞪大了眼睛,甚至发出了惊叹声。

“好大。阿父,快看!好大!”

一个皮肤黝黑的孩童,站在马车上,张开双臂,夸张的摇晃。

他的阿父是个身上有许多烫伤的壮汉,听闻此言,抬头看去,也不免失神。

“确实。好大。”

壮汉还没感慨完,即将赴任的少司空涛熬,对他带来的匠人们喊道:“玄武门的驿站到了。再看看城外的世界吧。进了玄武门,从今往后,你们只能呆在少府的铁官坊了。再也没有机会出城了。”

听到顶头上司的话,这些匠人中不少人,也流露了一些失落。

此前辛屈在顺义、怀柔一带弄了几座铁官司的驻地,让他们可以好好生产铁料。

但随着海河流域的梳理基本进入尾声,北京城现在已经拥有了相当完善的城内河流,可以支撑产业集群了。

所以,辛屈为了保证技术不外泄,正式开始将全国范围内的铁官匠人,全部内迁,集中管理的同时,也控制技术流出。

进了玄武门驿站,就是北京城北面的城郊。

往北走,全是小邑与农田,森林基本上被砍得七七八八。

毕竟海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注定了,靠近燕山、太行山的地方最先开发的地方,没有沼泽的圩田问题,所以往北,产出高,人口密集,如此地方,肯定不能随便交给其他勋爵控制。

辛屈大手一划,将玄武门北郊,直接变成了燕国军队以及家属的聚集地。

连带着,匠人也会混居一些在这里。

尤其是钢铁、青铜、弓箭之类的军需匠作。

进了玄武门。

从此外界的花花世界,就与他们无缘了。

除非子孙后代有能出人头地的。

“行了,既然没有想要继续看的,就随我南下吧。你们的孩子,入城之后,就能获得庶民身份,并且还能读书,这个待遇,也是你们挣来的。

未来,若是你们的孩子能读书选吏,将来说不定就用继续当铁官了。”

涛熬说完,一抖缰绳,快速入内。

众人随之收敛心思,入了城。

当天,司空府下属钢铁厂,正式开始运营。

然后匠人将北方带来的铁料,经过一日筹画,最终制成“百炼钢”。

辛屈带着人前来“视察”。

其实就是来看看生产速度。

他上朝的时候安抚人心时说,现在的百炼钢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不少人还有疑虑,过来瞧一眼,也不怕他们偷学了。

毕竟,冶炼技术,但凡规模上来一点的氏族,都会知道一二。

当然这些氏族的冶炼技术,多是焙烧法。

辛屈这边的冶炼方法,已经进入了土法高炉直接冶炼出生铁,然后将生铁二次加工,采用灌钢法,以及水力锻锤,百炼成钢。

“铁官司,在主公的指导之下,采用的是一场四分法。

即磨矿区、高炉区、冶炼区、锻造区形成一条完整的动线。”

涛熬如数家珍一般与众人介绍。

磨矿区,很多人在忙,也能看到风车直接磨矿,或者风车勾动龙骨车提水到水塔上,等到水塔里的水到了一定高度,就放水,让一些水利磨车,运转起来,好方便将大块矿石磨碎。

人力主要是选矿和维护。

也有一些在运输。

燕国现在哪怕带来了一堆的奴隶,但人力还是不足的。

机械就是唯一能弥补燕国发展的器具。

再加上辛屈给的工程强度太高,逼得所有人都得想办法去完成辛屈交代的任务。

所以,人力与机械,被榨得相当干净。

经常能看到一个人身兼多事,忙得脚不沾地。

走出磨矿区,就是投入高炉了。

高炉这边是危险活计,所以这里全是打下手的奴隶,并且因为从西边拉回来了一大批白奴,辛屈选了一千白奴,全部丢在这里。

至于这些人能留多久?辛屈也没底。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燃料很贵。

所以燕国的高炉外围正在打造土围子,等到冬天,土围子上就会覆盖上一些保暖的材料,高炉就会保护在里头。

这样需要的温度和燃料就会极大降低。

至于高炉燃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有毒气体、温度过高造成的中暑、脱水问题,以及有些时候,会有奴隶在倾泻矿石的时候不慎跌入高炉等等问题,对于奴隶社会来说,不过就是发展时的阵痛。

“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一千人最多保证高炉区运转一年。”涛熬看着这些白奴忙碌,对辛屈说,“主公,这还是一期,二期三年内肯定能投产,到时候一年消耗的白奴,就是五千人了。”

辛屈点了点头。

跟着的贵族们也都暗暗咂舌。

一年消耗五千奴隶,这个数量,未免也太多了。

但更多还是肉疼。

五千人,还不如投入农业开发,至少损耗不会这么大。

“奴隶不会缺。”辛屈直接定性道,“这些白奴,西边多的是。只要留下一些精干的监工,剩下的就是耗材。孤只要质量与产量。

一炉铁水就是一万两千斤,哪怕一炉死一个,都算是赚的。

六十斤铁,就能打一件农具五件套,一件五件套能开垦几十亩地。

对于开荒效率是极大的提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