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玻璃和研究(1 / 2)

“这个手表好啊!”

“卫尉寺应该人手一块。”

将手表戴在手腕上,刘侨高兴地道。

只是抬手就能看到时间,这在联合行动的时候实在太重要了。

如果卫尉寺每个警员都有手表,在执行抓捕行动的时候会更方便。

吴孟明同样也拿了一块手表,感受到了手表的好处,询问庙祝道:

“这块手表多少钱?”

“你们能造多少?”

老庙祝眉开眼笑,向两人道:

“这块手表不贵,只要八十两银子。”

“要是内府监的钟表工坊下定单,说不定还能再便宜点。”

“对了,先前忘记说了,这块手表的专利已经授权给钟表工坊,每制造一块,会给发明人二两银子。”

这是钟表工坊所采取的策略,在没有出钱购买专利的情况下,获得生产的权力。

大部分工匠没有专门的工坊,都会选择授权给钟表工坊,用专利获得收益。如果他们要自己生产,反而会因为很多钟表零件的专利在内府监手里,需要给内府监缴纳专利。

也因为此,很多工匠在研究出新样式的钟表后,并不自己生产,反而就专心搞发明,意图获得悬赏。

刘侨和吴孟明听到这个解释,虽然觉得凭锦衣卫和内府监的关系,采购手表能够便宜点。但是这个便宜也有度,不可能打折到只有一半。

即使降到六十两,那也是一个从九品官员一年的俸禄。普通警员需要两三年,才能积攒出来。

所以给全体警员配手表根本就行不通,最多给官员配上去。

琢磨着卫尉寺官员的数量,再想着这么贵的东西专给卫尉寺配了,锦衣卫其他机构肯定会不满意,刘侨道:

“看来,这手表还不能专门给卫尉寺配。”

“咱们回去合计一下,看看能不能让后勤厅掏这笔钱。”

和吴孟明一起掏钱买了手表,回去仔细合计。

老庙祝见这两人掏钱还有些意外,想要不收钱直接送给他们。

但是知道单件礼物超过十两就要纳税的刘侨,哪里愿意收陌生人的东西?

纳税就会在太府寺那边有记录,说不定就会被监察司询问。

不纳税事情更严重,因为皇帝一再强调纳税和服役是公民的两大义务,拒不履行有可能丧失公民身份,丢掉当官的权力。

知道皇帝脾性的刘侨,是不敢在这方面犯错误的。他如今收礼只收亲近人的,而且单件礼物不超过十两银子、一年总计不超过百两。

能被他收下礼物的,都能称得上心腹。一个刚认识的老庙祝,没有资格让他收礼。

所以,他直接取出一张一百两的顺天银行银票,签字画押之后,让庙里的销售人员收下,再给自己找二十两。

旁边的吴孟明也是如此,还拿着找回来的四十张五角辅币券感叹道:

“这钞票只有辅币券和银票,真是不够方便。”

“什么时候发行银圆券就好了,花钱、找零都更方便。”

刘侨捏着厚厚的纸钞,将它装进钱包里,笑道:

“银圆券暂时就别想了,议会那边没那么容易通过。”

“现在用辅币券都出了不少事情,直接发行银圆券还怎么了得?”

“我看啊,还不如指望发小面额的银票,顺天银行的银票谁敢拒用!”

辅币券在顺天府的推行,基本是顺利的。但是要说其中没有问题也不可能,负责治安的卫尉寺,就没少处理有关辅币券的纠纷。

而且对京城的权贵和商人来说,辅币券的面额还是太小了。他们更认可顺天银行发行的银票,随身经常带着。

不过银票的最低面额是一百两,平常使用面值还是太大了。很多人都觉得应该增加十元、五十元,那样会更方便。

不过顺天银行以金储会的规定为由,就是拒不发行。如今人们也只能忍受着,找零时收取银元或五角辅币券。

刘侨和吴孟明都是不耐烦带着沉重的银元的,所以他们收取的五角辅币券。四十张五角辅币券厚度也不小,把两人的钱包塞得满满的,不由有些抱怨。

当然,这对两人来说,是幸福的烦恼。普通人手上根本没几两银子,自然不会觉得辅币券不方便。

他们现在最大的担心,还是辅币券变成宝钞,很多人拿到纸币,第一时间想的就是换成银币或花出去。

甚至还有人拒收辅币券,产生很多争端。

卫尉寺处理过不少这类事情,对此非常了解。

随口交流了一下这些事,刘侨和吴孟明又在刚开业的钟鼓楼市看了看,买了一些东西。在打算回去的时候说道:

“走东边的皇城路,咱们去内府监看一下。”

“这钟表工坊是内府监的,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表。”

带着吴孟明等人,去内府监在宫外的办事点。

内府监因为要管理宫外企业,在宫外也是有衙署的。在皇城新开的东阳门附近,距离钟鼓楼这边并不远。

刘侨等人乘坐马车,很快来到了这里。恰好王承恩也在,听到刘侨的来意后,笑着道:

“你们的提议很好,皇上已经下令给辽东的军官配手表,方便他们掌握时间。”

“如今手表的价格还太贵,只给少校以上配备。”

“内府监已经在研究降低成本的办法,等到手表降到三十两银子一块,就能给更多的军官配下去。”

“就是还需要时间,你们可以再等等。”

刘侨却不愿多等,因为他知道郑士毅担任锦衣卫掌印已经三年。以当今皇帝的脾性,说不定郑士毅在五年任满后就要退下去。如今他必须多做出功绩,才能在郑士毅退下去后上位。

所以他思索之后,说道:

“三十两银子一块,官员大多都能买得起。”

“就是警员咬咬牙,也有可能买得起。”

“王公公,我看不如这样,可以让官吏自己买,按三十两银子一块的价格给他们。”

“等到手表的价格降下去,内府监就不用亏本了。”

王承恩听着刘侨的提议琢磨了一下,而后道:

“给你们锦衣卫能这样,给辽东军官就不行了。”

“这手表和指南针、望远镜一样,都是军中的必需品,打仗都要用的。”

“万一有人手头紧没买,耽误了战事怎么办?”

“不过你这提议也算不错,可以给你们锦衣卫的官吏优惠,每人都能凭工作凭证,以三十两一块的价格采购手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