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军备大爆发,火力不足的后遗症(1 / 2)

看到唐晏廷和万树森一起走了进来。

张友德和陈辉红纷纷起身。

“见过副领袖,万大人。”

“领袖,我们就先走了。”

张友德和陈辉红识趣的告辞,然后在许元胜点头后,就转身快步的离开了。

“领袖,西川城和两江城经过统计,入驻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三百万。”

“其中西川城达到三百二十万三千零一十五人。”

“两江城达到了三百五十万七千一百八十二人。”

“城内主体已经竣工,对于街道和绿化也在不断推进之中,按照领袖的叮嘱,各类重化工企业都安排在了远离居住区。”

“两城的工业区,入驻企业和工厂,也提前完成了既定了目标。”

“这两个月西川行省和两江行省的生产总值和税收情况,财政部已经报上来了。”

唐晏廷笑着递过去两份报告。

“不错,果然是好消息。”

“整合后两座三百万人的大城后。”

“西川行省和两江行省的税收总值提高比例,在这两个月相比于其他行省有了明显的提高,税收也提高了一大截。”

“看来建大城,是正确的方向。”

许元胜仔细翻看着。

“现在其它行省也知道了这个情况。”

“都纷纷申请后面三座三百万大城的落户他们的行省。”

“为此打报告上来的,还有专门在京城设立机构,专门负责此事的。”

“就连江南城也打上来报告,说是三百万人口的城市,已经不能代表大胜的国力,他们江南城希望一举突破五百万的大城,在这一块上,他们只要政策,所有资金和人力物力,全部有他们当地政府自己解决。”

“领袖,你看这个事?”

万树森笑着道。

“江南城作为我大胜第一个突破三百万人口的大城,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对于大胜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

“即然他们有这个信心,我个人觉得是可以支持的。”

“不但如此。”

“在建设五百万大城的基础上,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性,不管是为了吸引企业和工厂的税收优惠上,以及各类政策还是建设布局上,都有他们自行抉择。”

“只要不违背大胜律,那就由着他们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江南城。”

许元胜笑着道。

“领袖,这会不会太优待了。”

“会不会……?”

唐晏廷忽然脱口道。

“唐相,你是担心他们想造反?谋独立了?”许元胜忽然一笑。

“那不会。”

“现在别说造反,独立,哪怕中央政府不出兵,下面的民众都不会放过他们的,不管是军队还是民众,都不会跟着他们的。”

“只是这样的厚待,会不会让周边的各行省心生不满,认为是不公平。”

唐晏廷如实道。

“公平是相对的,在实力面前,些许看似的不公平,也是公平的一种体现。”

“就这么办。”

“哪个城市不满意,有意见,就让他们打报告上来,只要能够自筹自建,给我建一个五百万人口入驻的大城,且能保证所在区域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增加,那同样的条件,也可以给他们。”

许元胜说道。

“好的,领袖。”唐晏廷和万树森皆是点头。

“告诉江南城,中央支持他们。”

“不要让中央和民众,失望了。”

许元胜眸光内透着一抹希冀。

两江城,若是能经历过这个考验,那大胜的第一座直辖市,自己也不会吝啬,可以给他们。

很快随着两江城和西川城提前几个月,完成了大胜第一年的规划,其它城市翘首以待的时候。

大胜政府也立即公布了消息。

“西川城和两江城,已经完成第一年规划,三百万人口入驻。”

“两城在大量人口入驻之后,扛住了人口暴增带来的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和出行压力以及就业压力,其两行省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得以显著提升。”

“事实证明,西川城和两江城是大胜在大城市建立道路上,成功的典范。”

“接下来将提前布局第二年规划,对于余下三座三百万人口居住城市的建立。”

“第一,京城。”

“第二,江北行省,江北城。”

“第三,东南行省,东南城。”

“另有一项特殊规划,鉴于江南行省江南城已经满足三百万人口大城的规模,并希望更进一步扩建完成五百万人口的大城。”

“江南城依自筹自建,独立完成的保证,经过政务处考虑,予以批准。”

“并在建城以及竣工期间,江南城的税收和各类政策,给予最大的自主调控权。”

这一份公告第一时间传递大胜全境。

一时间没有被选中的城市,那是羡慕嫉妒啊。

特别是江南城,那完全划地为王了。

连税收和政策都能自主调控,比过去藩王属地还要有自主权。

但羡慕不来的,上面已经传话了,只要他们能够做到江南城那般自筹自建,且保证建成之后生产总值和税收都能提高。

他们也可以打报告上去,当天就能动工。

“比不了。”

“江南城那在过去,都是大胜市场最为活跃的地方。”

“大胜民国,江南行省更是依占据全国百分之三十的企业和工厂,在生产总值和税收上,又是名列第一。”

“人家那是真富足啊。”

“建一个五百万人口居住的大城,那缺的就是上面的政策。”

“呵呵,不过现在最头疼的要说是江北城了。”

“江南江北当年就是死对头。”

“现在江北城,就看能不能扛得住江南城的压力了。”

……

大胜境内不管是上层,还是底下民众都议论纷纷。

接下来几日。

议论少了,生活还要继续,发展还在快速递进之中。

关于经济上的事,许元胜暂时没有处理了。

因为现在有一个更大的事,需要他来处理。

军械所里。

许元胜看着最新一代研发的战机,不管是材料上还是军备配备上,都比过去好上许多。

其机身长度达到十米,翼展为十五米,高度为五米,双翼面积超过了二十多个平方。

机翼上挂着六架机枪口。

机腹还有六枚航空炸弹。

这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

这让许元胜忍不住想到了,后世的那架名为野马的战斗机,也是后世喷气式战斗机的先驱。

他对面前这架飞机很满意。

但想到黄雷报价一架,换算成大胜纸币,要一百万一架。

他就觉得一点都不香了。

“黄雷,你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过去一架战机,造价只要一千五百两银子,换算成现在的货币是十五万元。”

“你给我说,眼前这架战机的成本,要一百万元一架。”

“物价涨的都没有你这边快。”

“你这一架可是过去的六架还有余,而且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西方的战机升级并不大。”

“打他们,我花费一百万元造出六架之前的战机打他们一架,即能打胜,或许还能完好无损,无疑更划算。”

“而你这样配置的战机,损失一架,大胜普通一家人,不吃不喝百年也供不起这么一架。”

许元胜沉声道,是的,现在的战斗机就是这个价,甚至还能做到更便宜,远不是后世动辄几个小目标能比的。

一是时代不同,物价不同。

二是装备上的用料区别。

如早期的大胜战机,部件上和大胜的运兵车配件用钢都是一样,一旦报废了,直接当废品,根本不值钱。

这还是好的。

俘获的西方敌机,里面还发现了不少木料制品。

早期看似神秘的空军战机,就是这么一回事。

当然就这般造价,也不是一般国家能打的起一场空战的。

一旦真正大战来临,空军一场局部战争,每日击落的战机都不下于几十架,上百架,那就是上千万没有了。

更不用说整场战争,要投入上百万人,各种军备和战船等。

一日过亿的支出都是少的。

这也是大胜发展如此快了,但许元胜还感觉钱不够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