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天舒云阔,圆日高悬,是个大太阳。
杏花村的稻谷基本已进入最后一轮曝晒。
晌午,李氏杨氏刚将稻谷推均匀,擦着汗回到屋里喝水去。
忽听隔壁周氏喊,“李婶子、杨二嫂,快出来,有人找你们。”
杨氏快步出门,发现是城里的金媒婆,顿时明白过来,忙喊:“娘,是金媒婆。”
“李大姐,给你道喜来啦!”
李氏心下高兴,面上却仍是绷着,狐疑问:“什么喜哟?”
“老姐姐你养出个好孙女,一手医术谁不称赞,未来孙女婿又是秀才公,以后可是要享福了。”说着,她将红糖与茶叶都递过去。
隔壁周氏闻言,惊讶地问:“金媒婆,你这是给宋英说的哪家?我怎么听着这话,像是两家已经通过气了?”
金媒婆笑得见牙不见眼,“是梧桐村的袁家,他们两家已有意向,就是请我来替他们跑跑腿。”
“袁家?”又一个声音在院门外响起,李氏杨氏抬头一看,发现自家院门外聚集了不少人,都是见金媒婆上门,好奇之下过来围观的,儿说话的,正是一向爽利的梅花婶。
“袁家不是眼光高着么,打定主意要娶个……怎么会?”
要说最惊讶,当属田猎户夫妇,当初他家田芳到了试婚年纪,他们特意找人去探了袁家口风,当时可是陶氏亲口说的,要等袁清中进士后,给他娶个能陪他吟诗作对的官家小姐。
惊讶过后,众人纷纷向李氏杨氏道喜,得知陶氏初次探口风时已经送过两包白糖,又连连道袁家对宋英重视。
袁家的情况,大伙儿都是知道,一个铜板恨不能掰成两半四半花,对宋英却是大方得很。
李氏眉开眼笑,推辞几番后才收下,取了用红纸写的庚帖交给金媒婆。
随着金媒婆的离去,宋英与袁清议亲的事情如长了翅膀般,传遍全村老小。
小香正与她爹娘在地里翻地,闻得此消息,很是高兴。
袁家知根知底,不用担心被蒙骗,宋英以前便跟着袁清学认字,两人相处过,婚后不会处不来,又是板上钉钉的秀才娘子,真好。
其母张氏却是怔了下,随着宋英与罗雁行在城里扎了根,一个成了有名的大夫,一个开了铺子,赚得盆满钵满,说不后悔,那是假的。
如果当初她没有让女儿与她们俩断了来往,即便小香不能像宋英那般拜得名师,成为大夫,但与罗雁行般开铺子赚钱,是很可能的。
又或者,现在那胰子铺不止是他们三人的合伙,而是四人了。
可这世上皇帝都难买后悔药,她只能安慰自己,那两女子整日里抛头露面,以后了不起也就嫁个商户,不能嫁去讲究的书香门第。
不想,袁家竟然要为他家刚中了秀才的孙子求娶宋英,这可是十五岁的秀才,瞎子也能看出前程好着呢。
附近几个村子的人家都是眼巴巴瞅着,连上门争取争取的勇气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