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正在御花园赏花,听闻传声筒之事,放下手中的花枝,快步回到宫殿。“这等神器,为何不能早点出现?”他看着奏章,喃喃道,“河道疏浚时,若用传声筒指挥,也不至于延误工期,白白耗费那么多钱粮。”
杨士奇捋着胡须,斟酌着说:“陛下,推广传声筒需稳扎稳打。臣建议先在京城附近的工坊、码头试用,待工匠们熟悉制作和使用方法后,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于谦神色坚定地说:“陛下,应优先将传声筒配备给边军。瓦剌时常犯境,有了这东西,军情传递及时,将士们就能更好地应对,保我大明边疆安宁。”
杨溥皱着眉头,忧虑道:“设立传声监、培训人员、维护设备,处处都要花钱。陛下,臣需重新核算国库收支,确保有足够的银两相支撑。”
嘉靖位面
朱厚熜在西苑炼丹,听到传声筒的消息,手中的药杵停了下来。“有意思,比那些炼丹的把戏实用多了。”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让严嵩派人研究研究,要是能用在宫里,倒也省得太监们来回跑腿。”
严嵩接到旨意后,立即召集心腹商议:“圣上看重这东西,咱们得办得漂亮。但也要小心,别让其他势力掌握了技术,尤其是那些江湖术士,就怕他们用这玩意儿装神弄鬼。”
戚继光得知此事,主动上书:“臣愿在蓟州练兵时试用传声筒。以往行军打仗,传令兵常因道路险阻耽误军情,若有此神器,作战效率必将大幅提升。”
胡宗宪则在东南沿海担忧道:“倭寇狡猾,若让他们知晓传声筒的妙处,只怕会想法盗取。需加强工坊守卫,严格管控技术外流。”
隆庆位面
朱载坖坐在乾清宫,反复看着关于传声筒的奏报。“张居正,你看这东西,真能改变我大明的面貌?”他抬起头,目光中带着期待。
张居正躬身答道:“陛下,传声筒看似只是器物之变,实则关乎国计民生。交通、军事、文教,皆可因它而革新。臣愿全力辅佐陛下,将此事办好。”
高拱在一旁补充道:“不过,推行过程中定会遇到阻力,那些守旧的官员和士绅,恐怕会以‘奇技淫巧’为由反对。需提前做好应对之策。”
王崇古在九边大营中兴奋地对将士们说:“皇上要给咱们配备传声筒了!以后有了敌情,消息瞬间就能传到各个营寨,鞑靼要是敢来犯,定叫他们有来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