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却下令将改良后的滑轮组搬上金銮殿。】
【随着太监轻拉绳索,象征皇权的青铜鼎缓缓升起三尺。】
【满堂文武先是屏息,继而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
【首辅徐光启颤抖着抚摸滑轮:“若用于城墙修缮,可省七成人力;铸造火炮时,搬运铁块亦不再艰难!”】
【首批“通天索”运抵南京码头那日。】
【漕运使王大人围着装置踱步:“这铁疙瘩当真能吊起万斤粮船?”】
【十二名纤夫拉动主绳,滑轮组发出规律的吱呀声,搁浅的漕船在众人瞠目结舌中缓缓脱离浅滩。】
【围观百姓齐刷刷跪地叩拜,山呼“万岁”的声浪惊飞了江面白鹭。】
【消息传回京城。】
【朱由检立即下旨:在九边重镇、各大商埠设立“起重监”,凡改良“通天索”者赏银百两。】
【苏州城的码头率先尝到了甜头。】
【以往需要上百人肩扛手抬的巨型粮包,如今只需十人操作“通天索”,便能轻松起运。】
【码头工头老周感慨道:“以前扛包,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有了这宝贝,省力不说,还能多接几趟活!”】
【扬州的盐商们更是欣喜若狂。】
【他们用“通天索”建造十丈高的盐仓,装卸效率提升了五倍不止。】
【以往需要数月才能装满的盐仓,如今短短几日便可完成。】
【盐商们纷纷感叹:“有了‘通天索’,我们的生意能做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在大同兵工厂,“通天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匠们借助它搬运沉重的铁块,铸造出千斤重的红衣大炮。】
【这些威力巨大的火炮被运往边关,大大增强了明军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