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捋着胡须轻笑一声,说道:“启奏殿下,臣以为这些手段未必就没有吓住那些官老爷们。”
“毕竟这次的大案所牵连人数,较之空印案已经少了许多。”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些手段,才能吓住一部分官老爷,不至于让整个官场都牵扯进去。”
“至于那些没被吓住的,这些人或许是户口簿子上就一页,不担心被牵扯,又或者是心性薄凉,根本不在意九族老小的死活。”
朱标点了点头,随即又摆出一副皱眉沉思的模样,说道:“无论哪一种情况,这些官吏的心中都有底气,那就是朝廷不会把他们干过的那些破事儿公之于众,以免有损朝廷体面。”
“依韩国公和诚意伯之见,要是朝廷把他们的罪名都公之于众,让天下百姓都知道他们干过些什么,甚至记载于县志、府志,不知结果会如何?”
刘伯温眼前一亮,随即却又微微皱眉,说道:“依臣愚见,只怕效果不佳。”
朱标哦了一声,刘伯温又慢慢解释道:“早在洪武四年的时候,天下各处就已经开始兴建申明亭,那些官吏们的罪行,也会在申明亭里告知百姓,其籍贯所在的县志也会记载。”
“如今这些人既然敢犯下大案,就说明他们并不是特别在意名声。”
“光是把他们的罪名公之于众,怕是难以吓住他们。”
随着刘伯温的话音落下,李善长却眼前一亮,说道:“启奏殿下,既然是沉疴,那就该下一记虎狼药。”
“刚刚殿下不是说了么,这些个官吏心中有底气,觉得朝廷会重视脸面。”
“依臣之见,不如在哪里抓的官吏就在哪里审问,审问的时候再召集百姓过去观看。”
“明摆着就是朝廷不会替他们遮掩丑事。”
“再配合邸报和报纸,怎么着也能吓住一部分心怀贪念但是胆子却比较小的官吏。”
欸?
刘伯温心中一动。
李善长这老匹夫说的对啊。
吓住一个是一个。
就算一个都没吓住也无所谓。
最起码这次被牵扯的那些官老爷们会很难受。
他们难受,老夫这心里可就舒坦的很了。
当然,光是针对那些官吏还不够。
毕竟老夫还有很多没做官的同乡。
落下他们可不好。
刘伯温跟着拱手拜道:“启奏殿下,臣记得上位曾经下诏,准许百姓捆了贪腐、残酷害民的官吏进京告状。”
“但是到现在足足有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一个百姓敢捆了官吏进京。”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百姓们怕官,不敢去招惹官老爷们。”
“若是公开审问那些个官吏,百姓们便不会再畏官如虎。”
“有百姓帮忙盯着,那些官吏多少也会收敛三分。”
朱标点了点头,刘伯温却话锋一转,说道:“另外,臣以为不光是那些个官老爷们,还有胡元时期为非作歹的乡绅们也该一并清算。”
“最好是派出御史,先去打听各地乡绅的名声,看其是否有劣迹,若是有,可以安排地方官府把他们抓起来,再当着百姓的面儿,公开审问他们。”
李善长不自觉的瞥了刘伯温一眼。
还得是你啊老刘。
在搞死你浙东老乡这方面,你刘基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
朱标则是哈哈大笑一声,说道:“诚意伯倒是跟孤的姐夫想到一块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