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荷兰人的反应(2 / 2)

为了增加防务力量,荷兰人绞尽脑汁的搜罗堪用的兵员,包括但不限于训练文化水平较高的爪哇人、重金招募外国的退役水兵等等。

不过,北面的兰芳海空军的情况就要好多了,长期以来的重军主义让兰芳共和国的军队保持了良好的素质,陆军维持在6万人左右,拥有坦克和装甲车1余辆,飞机300架,舰艇90余艘,质量尚可,甚至能够跟同等级的英国海空军碰碰,打荷兰人就更是简单了。

当然,两者的军费占比也不是一个概念,兰芳的军费支出要占到财政支出的60,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9,大部分年份都需要依靠贷款来维持。

吃这么多饷,自然也要好好干活。

从11月底开始,兰芳陆军就一直在边境线筑垒地域中与对面的荷兰军队对峙,不过最近几天荷兰人也撤走了大半,再加上联合司令部不允许兰芳陆军的行动,他们自然就无所事事了。

但海空军还是可以行动的,兰芳的潜艇部队早已经洒到了爪哇海里,前去侦察荷兰人的动向,飞机也频频在婆罗洲西部的荷兰城市上空出现。

12月12日,随着舰队逼近婆罗洲,联合司令部向第3飞行军下达了作战指示,要求其对婆罗洲南部进行轰炸,并对旧港的油田和工厂进行勘测。

荷兰人手中的飞机都十分老旧,在前期的空战中损失了几十架,剩下的一二百架基本都集中于爪哇岛,要不然就是在交通要道上侦察,因此第三飞行军的飞机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碍。

当天,兰芳第一轰炸机大队就对婆罗洲主要城市马辰进行了一轮猛烈的轰炸,而对旧港的侦察则显示情况尚好,荷兰人暂时还没有破坏油田。

和平交接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特工们还是在积极的打通油田和工厂的关节,不吝于真金白银的收买。

与此同时,在望加锡海峡北端,今天的天么不错,一架隶属于荷兰王家海军航空队的道尼尔24水上飞机照例在这片海域巡视。

这是一种笨重的三发水上飞艇,荷兰人一共买了37架,驻达拉根的第7水上飞机队拥有三架,尽管巡逻效果并不好,但如今订购的pby卡特林娜还没到账,荷兰人也只能用这个了。

突然间,他们发现了遥远天海交接之处出现了一连串的小黑点。

领航员端起望远镜仔细观察西北方向,然后伸手指着说:“我看到了一些船只,很可能是中国人的舰队。”

随后,这架飞机缓缓转向,在绕了一个大圈子之后来到了那支不明舰队的右后方。

只见数十艘战舰和运输船正向着东南方向匀速航行,后者油煤混烧锅炉排放的灰黑色烟柱斜向着直冲云霄,各船只悬挂的红色三辰旗帜随风飘扬,一眼可见。

飞行员尽可能驾驶飞机借助云朵隐蔽,其余人则对照着舰型识别手册迅速辨析那些船只的型号。

不久之后,驻防达拉根的荷印军指挥部就收到了来自这架道尼尔的电讯,表示发现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3艘、运输船26艘。

荷兰人发现的这支舰队正是负责夺取达拉根油田的分遣舰队,但这架侦察机也不敢离得太近,笨重的道尼尔根本没法保护自己,所以高估了船队的战斗力,他们错将两艘驱逐领舰当成了轻巡洋舰。

但这也不算什么,把驱逐领舰当巡洋舰,把轻巡洋舰当重巡洋舰,把重巡洋舰当战列舰是战争中的常规操作,这种级别的错误美国人在二战中起码犯了几百起,不值一提。

当然,这架飞机也没有办法修正自己的错误了——

不久前,负责支援的太微左垣编队遇到了英国人的舰队,出于警惕心理,“太微左垣”号放飞了一个战斗机编队进行侦察和巡视,便意外的发现了它。

虽然飞机失联了,但谁都能猜到中国人的选择一定是达拉根,因此总督府指意达拉根驻守单位做好准备,一日防守不利,立即摧毁油田和设施。

而在三马林达的机场里,荷属东印度第一航空大队第二中队的9架b-10轰炸机迅速挂载航弹,然后一架接一架呼啸着起飞。

b10是著名的马丁公司在三十年代初的产品,也是荷兰人手中最好的一类飞机了。

这架=型飞机是美国轰炸机的先锋,波音公司著名的b17空中堡垒便是抄袭的这一款,险些导致马丁公司倒闭,最终马丁公司选择将飞机和生产线贱卖给荷兰、智利、土耳其等国,挽回了一点损失。

历史上中国也买了这种飞机,执行“传单轰炸”的两架飞机就是它们。

而荷兰人买的就多了,荷属东印度的三个轰炸机大队装备的全部都是马丁b-10轰炸机,总共有81架,编作6个中队,主要驻守在爪哇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