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如此为我大明着想,朕心甚慰。”说着一脸遗憾地摇头,从桌案上拿起了一本书。
“只是可惜,老祖宗考虑到内阁大臣们劳心劳力,透支心血。所以专门创造出来,给阁臣们修炼的修仙功法。恐怕就不能给姚师傅看了。”
“陛下您说什么?”姚广孝的声音大到,几乎能把皇宫的屋顶掀翻。
他这辈子,恐怕都没有在朱棣的面前如此失态过。
尽管朱棣对于他的反应早有预料,也吓了一跳。
不过看姚广孝变化就知道,这次他可是吃定了大和尚。
朱棣故作漫不经心,晃动着那本功法。
“姚师傅,不是朕不想给你看。只是老祖宗将这门功法传给我的时候,专门叮嘱过了。”
“这门功法,只能给我大明的内功重臣们观摩学习。”
“朕明白,你这么多年来为了我大明呕心沥血十分辛苦。 朕其实也想把这套功法给姚师傅您看看。”
“只可惜……”朱棣一脸惋惜的模样:“老祖宗的话,朕也不敢有丝毫违背,还请姚师傅您见谅。”
“不过您放心,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朕一定会把姚师傅您的功绩告诉老祖宗,说不定老祖宗会为姚师傅,再创造一门功法呢。”
对于朱棣的话,姚广孝那是一个字都不信。
要说这天底下最了解朱棣的人,他姚广孝认第二,恐怕就没有人敢认第一。
姚广孝敢打包票,朱棣绝对是故意的,肯定是因为他这段时间一共提出了十一次致仕,让朱棣不爽了。
换作以往的话,朱棣肯定是先拿出这门功法,再跟他谈条件的。
毕竟,他了解朱棣,朱棣也同样了解他,知道自己肯定是拒绝不了这个诱惑的。
不过嘛,姚广孝可不是那种放不下面子的人。
当下就是话锋一转:“陛下,贫僧然觉得,在我大明现在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提出致仕,实在是万万不该。”
“贫僧虽然老迈不堪大用,不过在宰辅的位置上做了这么多年,好歹也算是有三分威望。再怎么不堪大用,也能帮陛下看着下面那些人,让他们不至于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来。”
朱棣脸上带着痛惜之色:“这不太好吧?姚师傅您这么多年劳心劳力的,朕觉得您也的确应该享享清福了。”
“不!”姚广孝正气凛然地道:“与大明江山比起来,贫僧辛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
“陛下,您太看轻贫僧了。当年贫僧之所以跟随陛下,就是看准陛下成为千古第一的好皇帝。”
“如今大明春秋鼎盛,正是开疆拓土的关键时刻,贫僧又怎么能够在这个时候离陛下而去呢?”
……
就连朱棣也不免感慨,不愧是姚广孝啊,这脸皮比城墙还要厚上好几倍。
如果光听这段话,谁能够想象得到,就在刚才,这老和尚还死乞白赖地想要致仕回家,想要去养老享福呢?
朱棣也没有真责怪姚广孝的意思,他也明白这段时间姚广孝有多么辛苦。
经过百年多的磨合积累经验,现在的内阁制度早已经非常成熟。
几乎绝大部分国政,内阁自己就能够处理,作为皇帝,他只要看看内阁给出的处理意见。
内阁处理得没什么问题,直接批准就行。
如果内阁的处理结果他不满意,自己有想法就召集内阁商量,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想法,就打回去让他们重新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