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禾郡南此间,乃是夏松境内有名的一处地界,尤其手艺人数目极众。
传闻说是古时夏松尚未曾得来夏松一名的时节,此间曾是有位昏聩天子,终日不理朝政,倒也是不嗜美色,唯独对手艺行当中意,时常是取许多金银掐起的器具,坐到皇城别苑当中,每日沉溺于木工当中,不但是重金请得许多能工巧匠前来宫中,求技不懈,且当真撇下天子身段,身披黄袍钻研这等手艺,最是荒诞。
也正出于此,当初便是有无数人艳羡那等手艺高明的木工巧匠,不但可凭布衣之身于皇城之内走动,甚至如若是手艺精湛,引得那位脾性嗜好古怪的天子龙颜大悦,没准当即就要赏个断然算不得底的官阶,任凭是百官纷纷觐见,乃至有不惜打算死谏,一头撞到大殿台阶血溅五步的骨鲠臣阻拦,那位圣上也照旧是随心所欲,倘若是手艺能得赏识,便当真可称得上是平步青云,昨日青雀,今日红凰,最是风靡。
也正是从那时起,恭禾郡南许多地界的人家,皆是抛却什么读圣贤书卷,或是凭一身武艺投身军中得个富贵动这等心思的愈多,外头木雕巧件价钱便水涨船高,饶是件寻常人瞧来还算尚可的木摆件,不曾用上好木料,经过两三手去,再由行家瞧过深浅,大抵便要足足值上许多银钱,久而久之,宫中墙亦是不透风,知晓当今天子所好,连同那些位好面皮的大员富贾之中,木雕摆设亦是风靡,故而使得这行当中藏利愈丰,很快就传到距京城本就不远的恭
(本章未完,请翻页)
禾郡中。
故而直到如今,恭禾郡中雕木手艺传过十辈往上的,亦不在少数。
但世已不如以往,自然就日益势颓。
前几日恭禾郡首府最大一处雕坊处,便是来了两位瞧着就落魄至极的学艺人,为首那位长衫已是破旧至极,瞧着分明是秋冬天所穿,盛夏时节热得头晕眼花,尚不忘秉持那等寒酸斯文,展开柄不知从何处捡来的破烂折扇,踏入坊中便是要同管事搭话,瞧面相则更是寒酸,獐头鼠目尖嘴猴腮,却偏要装出那等书生做派。
不过半老书生身后那位少年,却是长相周正,起码举止很是规矩,踏入坊间的时节,便频频朝那位道,纵使是名贵好木,雕镂半载,也未必能换得多少银钱,哪里还有数百载前春秋鼎盛的端倪,先生既是文人打扮,另谋高就最好,何苦来此间受苦。”
文人讶然,倒当真是不像掺假。
少年羞愤,端起茶汤微微抿过一口,便是开口道来,“坊主切勿见怪,我家先生前阵子不知是中了甚邪,终日花天酒地,似是同银钱有仇怨一般,将盘缠耗费了个干干净净,如今尚且赊欠城中酒楼许多银钱,这才不得已前来此间,又苦于并无本事,打算凭手艺挣得些许钱财,这才闯入坊中胡言乱语,坊主若是不愿收留,我与师父自行离去就是。”
而坊主瞧见少年两指端茶过后,神情浑然一变。
(本章未完,请翻页)
“倒也并非是嫌二位毫无根底,而是这等手艺,如今世道实在不讨好,自打当年那位圣人去后,这行当便是越发不济,到头来能耐底浅的都未必能吃上几餐饱饭,温饱都是愁事,而今好容易将郡中大多手艺人笼于此间,虽是比各营温饱来得好些,但亦是清贫。”
“耗无数心力从家中数代传下来过来。
两人早已无什么家当,更休说应付得起车马钱,为饭食所扰,早就将车帐都押到那家酒楼处,少年无事,于是先行踏入坊间,只留李登风一人静静立身街外,听身后凿锯斧声,声声入耳。
原处跑来位身形富态的掌柜,瞧见李登风一人立在街侧,慌忙跑将过来,也压根不顾什么仪态,见面就朝丑书生躬身行礼,口中还连声赔不是。
丑文人很久才回过神,瞧见眼前掌柜,笑意霎时浓郁。
“不需如此,本就是你我事先相约,如此年景下,能有守约之人,可当真是越发少有了,既然如此,何来的罪过二字?”
不过旋即李登风还是皱了皱眉,拽过那位战战兢兢的掌柜到僻静地界,又是嘱咐道,“下回我若还要同掌柜做戏,切记还要做足些,大抵是前阵子挨揍不重,我那位徒儿心头仍有疑窦,生怕这小子难以定心,下回再有此事,定要下手再狠些。”
听得掌柜愣了又愣,许久也没回过神来。
古怪师父,古怪徒弟。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