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二年的最后一个月,左将军朱据终于赶在大朝会之前,回到了建业。
朱据回到建业后,就立刻请求入宫面见陛下。
这些日子一直沉浸在温柔乡的孙大帝,得知朱据不远万里回到江东,第一时间就接见了他。
“臣据, 拜见陛下!”
“子范请起。”
孙权的心情不错,亲自上前扶起朱据,上下打量了一下他,笑道:
“子范去长安已有两年了吧?在那边过得还习惯否?身体可还安好?”
原本对于自己没有提前请示陛下,就自作主张回来的朱据,看到孙权这个模样,心里头就是一松。
同时还有些感动:
“有劳陛下关心, 臣一切都好,只是有些过于想念陛下。”
“臣蒙陛下的信重, 被派往汉国学习骑战之法。这两年来,臣牢记陛下教诲,一刻也不敢松懈。”
“此次着急回来,实是有紧急之事,还望陛下恕罪。”
孙权哈哈一笑:
“子范何须如此?吾虽未能亲见汝等在汉国是个什么模样,但吾与汉国天子之间,通信从未间断。”
“汉国天子可是对你一直备有赞赏呢,说你才兼文武,借此阻止大吴组建骑军?”
不怪孙大帝这般想。
虽然汉国取得关中之后,刘禅也算是有了知人善用的贤名。
但同为帝王,孙权又岂会不知,汉国国事,前有诸葛亮, 后有冯明文。
阿斗不过是坐享其成。
说阿斗是信厚之君,孙权倒还没什么话说——毕竟光是给诸葛亮立庙这种事情,孙权自认是做不到的。
但要说把汉国眼下的兴盛局面,归于阿斗身上,还不如说是归功于诸葛亮与冯明文。
如今诸葛亮已亡,冯明文就是汉国权柄最大的重臣。
再加上冯郎君冯鬼王小文和的名声,大吴能不能顺利组建骑军,还真就是在冯明文一念之间。
朱据顺着孙权的意思,坐到位置上,然后长叹一口气,低声道:
“陛下误会了,臣此次回来,与冯明文有关,却是与骑军无关”
“嗯?”孙权一愣,“什么意思?”
朱据抬起头欲言,然后看了看左右,又止住话头。
孙权的目光微微一凝,再看看朱据的神色,明白过来,对方接下来要讲的事情,可能甚是机密。
他挥了挥手,让所有宫人都退出去,然来:“陛下?”
“所有人,离开此处十五丈,但凡有人敢靠近一步,杖毙!”
“诺。”
确定没有一个人能听到两人的谈话,孙权这才转身朱据:
“你继续说。”
朱据也站了起来,说道:
“陛下,臣失礼了。”
他说着,开始伸手解开衣带,脱下衣袍,再脱下里衣,赤着胸膛。
然后他再把手放到腰间,那里还缠着一条又宽又厚的布带。
把厚带子解下来,朱据用力一撕,只听得“嘶啦”一声,里头露出了里面的两本册子。
朱据捧着两本册子送到孙权面前:
“陛下请览阅。”
孙权有些疑惑地拿起来,翻开第一本,但见第一页写着:
八荒唯我长生诀(丹药篇)。
他的眼睛猛地瞪大了,呼吸也跟着粗重起来,他猛地抬头看向朱据。
“这这,这是怎么回事?你是如何得到的?”
朱据自是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细细道来。
为了让陛下知道事情的全貌,他连第二本册子滇国虫谷的大概内容,也讲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