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诸葛会(1 / 2)

自从匠官勋级实施以来,大明已经有不少工匠获得勋级,甚至被授与世袭爵位。

这些人大多掌握着一套技术,被授予工程师身份。

其中身份最高的就是吕祥,如今已成为世袭子爵,还是特级工程师,拥有从四品上良造勋级。

薄珏的勋爵比他略低,但也是紧随其后的一批人。

他二人出面发起,很快把各个衙门的高级工程师召集起来,交流些非机密的东西。

看着如此多的工匠聚集一堂,吕祥高兴地道:

“先前忙于研究,少了和大伙儿的交流。”

“上次我觐见的时候,皇上提到苏州工人组织了雇工协会,还要评定工匠等级。”

“按照皇上的意思,一到六级的初中级工匠,由雇工协会自己评定。七到九级的高级工匠,还需要工程师协会参与。”

“诸位都是大明有名的工程师,这工程师协会的工作,还需与你们出力。”

众位工匠听到这个,一个个脸上都带着喜气。

对吕祥说的觐见皇帝,更是羡慕不已。

自从嘉靖朝的徐杲之后,已经很少有工匠身居高位了。吕祥被当今皇帝宠信,很可能恢复工匠曾经的地位。

而且这次的恢复,还不是吕祥一人的事情,皇帝设立了匠官勋级,明显是要提拔一大批人。

未来的匠官,会在朝廷中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他们掌握着少府寺这个衙门。就算将来被打压,也有稳固的根据地。

工程师协会是少府寺主导组建的协会之一,他们之前就在这个协会挂名,还有人被派去朝鲜,评定朝鲜工匠等级。

如今,皇帝让工程师协会和雇工协会交流,明显是要培养工程师的后备人才。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纷纷表示支持。

还有工匠说道:

“咱们工程师协会在朝鲜有分会,在其他藩国和地方,同样应该设分会。”

“即使一时半会儿铺不开,至少也应该在各省建立。”

“苏州府那样重要的府,更是要优先成立。”

“往后啊,咱们要像科举一样设等级,争取让工匠升到九级后,就有工程师的能力,获得工程师身份。”

这番话让众人纷纷叫好,认为是应该仿照科举。

文官为何一直强势,不就是因为科举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

匠官想要长盛不衰,同样需要学习科举,搞一个属于工匠的考试。

如今皇帝把高级工匠的评审权交给工程师协会,正好是他们的机会。

吕祥作为匠官群体的领头人,不管他愿不愿意,都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眼看众人满怀期冀地看着自己,吕祥琢磨了一下,说道:

“分级考试应该搞,但是咱们工匠做工不是嘴皮子功夫,也不能只靠笔杆子。”

“具体怎么考核,还需要制定一套方案。”

“我看可以让文思学堂摸索,并且让有潜力的高级工匠进京,在学堂中接受培训。”

“诸位也不要藏着掖着,可以撰写教材,把技术传播出去。”

“我已经和薄爵士约好,合作编撰一部教材,专讲火器设计。”

众人都知道吕祥和薄珏有如今的地位靠的是设计火器,闻言顿时叫好,打算一窥秘技。

不过对吕祥说的撰写教材,很多人还怀着疑虑。因为他们大多想要把技术传给儿子或弟子,维持自己和家族的地位。

吕祥和薄珏之所以没有这个担心,是因为他们的技术大多是自学的,如今还有了世袭爵位。

两人不觉得那些简单的技术有什么保密的必要,更不觉得自己的后代没了技术就失去地位。所以他们的态度自然很开放,愿意传授出去。

尤其是薄珏还是个秀才,对著书立说的事情很是热衷。他在吕祥提到这件事情后,就打算学习被皇帝追赠爵位的赵士祯,编写火器教材。

以后大明设计火器的人才,都要学习这部书籍。

——

畅谈了一些匠官间的事情,吕祥看众人的神色都放松下来,说道:

“咱们工程师立足的根本是技术,这次召集大伙儿,就是想开一场技术交流会。”

“诸位有谁遇到难题,只要不是涉及机密的,都可以提出来交流。”

“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说不定一个人为难的事情,就有另外一个人想出办法,轻易解决大问题。”

“今后这样的会要常办,薄爵士还起了个名字,叫‘诸葛会’。”

众人闻言哄堂大笑,显然都听说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俗语。

以名传千古的诸葛亮命名,众人都觉得非常提气。

当下就有人道:

“既然吕爵爷说了,我就抛砖引玉,探讨一个问题。”

“我们印刷研究所是按照爵爷从窗棂上格出的道理,不断把版细分、研究活字印刷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版分得越细,中间就越容易出间隙。而且很容易对不齐,印出来会不整齐。”

“尤其是补字的时候,能够明显看出来。”

“各个报社都反馈过这件事,让我们研究如何把版做得更精细些,不要出现参差。”

“诸位有什么好办法没有,谁还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众多匠官有的对印刷不了解,有的却一清二楚。

像是吕祥,虽然在研究到这一步后就转向研制火器了,但是对印刷研究所的工程师提出的问题,他一听就能想明白。

不过他却没多说,而是让这些匠官自由讨论。

最终众人讨论的结果和他想的一样,那就是精度问题。

这时吕祥才说道:

“精度问题不止印刷行业会遇到,武器制造要求更严格。”

“皇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命人发明了游标卡尺和千分尺,大幅度提高了组装效率。”

“武器上那么小的零件都能严丝合缝地组织起来,你们印刷的版,自然更没问题。”

“你待会儿写个申请,回去时带几套工具,看看能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

说着,他又想起一件事,叮嘱道:

“皇上曾经说过,要把字体和字号定下来。”

“你们可以把各种字体和字号的长宽测量出来,制定一套规范。”

“这样补字的时候就有标准,而不是很突兀地大一点、小一点。”

印刷研究所的工程师听得连连点头,觉得吕祥不愧是组建印刷研究所的老前辈,轻易就解决了他们很为难的问题。

而且这还没完,吕祥又透露了一个消息,让他们有了紧迫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