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的正午,扎格罗斯山脉脚下热浪滚滚,天空蓝得像块纯净的玻璃,恰赫恰兰的土墙在热气里微微晃动,仿佛一幅褪色的老画。古勒苏姆的车队刚翻过最后一个山口,马车轮子碾过碎石,吱吱作响,混着战马的蹄声,扬起一片呛人的黄尘。队伍的旗帜上缀着鹰羽,迎风呼啦啦抖动,透出一股威严。马车里,古勒苏姆坐得笔直,穿一袭淡紫丝绸长袍,袍边绣着细密的银线花纹,阳光洒在上面,泛出柔和的光泽,既优雅又不失波斯贵族的气派。她透过薄纱窗帘,静静地打量这座边陲小城,眼神深邃,像在掂量它的分量。身旁,幼主法赫扎尔德裹着轻纱毯睡得正香,脸蛋红扑扑的,席琳轻轻抚着他的额头,眼中满是疼爱,又夹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担忧。车外,宫廷女官们身着浅灰亚麻骑装,腰间佩着短刀,骑马跟在车队旁,马铃叮叮当当,打破正午的寂静,像一首清脆的边疆小调。
城门里,一队人顶着烈日站得整整齐齐,汗水在额头闪光。领头的男人穿一身深绿亚麻长袍,腰系镶金丝的宽腰带,挂一把绿松石柄的短刀,头戴一顶缀着细小金饰的毡帽。他瘦得颧骨突出,眼睛藏着戒备,嘴角却挤出礼貌的笑。这人就是恰赫恰兰的总督塔赫玛斯普,身后跟着十几个本地官员,衣着简单但收拾得体面,袍子虽旧却洗得干净。人群最后,三个人格外扎眼——他们披着轻薄的羊毛短袍,腰间挂着雕花弯刀,头巾上别着乌黑的鹰羽,眼神锐利,像草原上的狼,透着乌古斯游牧民的野性。
塔赫玛斯普上前一步,微微弯腰,声音洪亮却带着几分试探:“古勒苏姆郡主,欢迎您和沙阿殿下光临恰赫恰兰!我是总督塔赫玛斯普,代表本地官员恭迎您。今天正赶上霍尔达德节,城里热闹非凡,愿水神保佑您一路平安!”他停了一下,瞥了眼车队里的骑兵,笑了笑,“府邸已经准备妥当,请郡主移步休息。”
古勒苏姆掀开窗帘,缓缓下车,丝绸长袍在阳光下流光溢彩,步伐稳健,气场强大,像个天生的统治者。她扫视塔赫玛斯普和三位乌古斯酋长,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威严:“塔赫玛斯普总督,感谢你的热情招待。不过,我不是这里的领主,真正的领主是我侄子,沙阿法赫扎尔德。只是他年纪还小,暂时由我代管事务。”她转向三位酋长,微微点头,语气稍缓,“三位酋长远道而来,想必对恰赫恰兰的未来有各自的期待吧?”
乌兹巴什走上前,粗糙的大手按在胸口,恭敬地低头,嗓音低沉却有力:“郡主,我是乌兹巴什,巴什赫部落的首领。我们那儿的草场干得裂了缝,羊群瘦得只剩骨头,商路也断了多年。听说您在安托利亚让集市红火起来,牧民日子好过了,我们希望您也能让恰赫恰兰的生意活起来。”他的眼神真诚,但透着几分老练的谨慎。
卡乌汗紧跟着上前,语气平稳,目光却带着审视:“我是卡乌汗,卡伊部落的首领。恰赫恰兰的泉水养活了我们的马,但商路不通,皮革和毛毯换不到盐和铁器。如果郡主能重开商路,卡伊部落愿意全力支持。”他嘴角微扬,像在掂量古勒苏姆的能耐。
萨里哈迈出一步,年轻的脸庞满是热情,语气急切却尽力克制:“郡主,我是萨里哈,萨兰部落的首领。我们的帐篷破得漏风,孩子饿得哭,您在巴格达的名声传到这儿,大家都信您能让牧民吃上饱饭!”他话说得快,乌兹巴什皱了皱眉,像是觉得他太冒失。
古勒苏姆的目光在三人脸上扫过,心里快速盘算:乌兹巴什老谋深算,卡乌汗精明世故,萨里哈年轻气盛,这三人想联手,但各有心思。她微微一笑,语气亲切却不失威仪:“三位酋长,恰赫恰兰要繁荣,离不开古尔部落的牧场和好马。我打算重开商路,让大家互利共赢。明天在府邸开会,请你们把牧民的难处都说清楚。”她顿了顿,语气变得随意却暗藏锋芒,“来的路上,我听说南部山地有一伙人闹事,几位知道些什么吗?”
三位酋长的脸色微变。乌兹巴什低头咳了一声,眼神闪躲,粗声说:“郡主,南部山区的地势复杂,那边的传闻我们只是听过,不太清楚具体情况。”卡乌汗眼珠一转,赶紧接话:“不过是些小麻烦,郡主不用担心。商路一开,自然有办法解决。”萨里哈张了张嘴想说话,但被乌兹巴什狠狠瞪了一眼,只好闭嘴。
古勒苏姆心里冷笑,脸上却不动声色,淡淡地说:“既然是小麻烦,那就得彻底清剿。明天开会,你们知道什么就说什么。”她语气轻描淡写,却有种让人不敢忽视的压迫感。三位酋长对视一眼,齐声应道:“一定照办,郡主!”
杜尼娅骑马凑近,低声说:“郡主,这三位酋长说得挺真诚,估计早就盼着您来。不过南山的事,他们嘴紧,肯定另有隐情。”
古勒苏姆微微点头,没多说。车队缓缓穿过城门,恰赫恰兰的街市像一幅既热闹又破败的画,在烈日下铺展开来。霍尔达德节正值高潮,窄巷子像沸腾的河,挤满了裹着旧头巾的商贩、衣衫破烂的牧民和推着吱吱响木车的农民。摊位密密麻麻,粗糙的羊毛毯堆得高高的,边角泛黄,随风抖动;干瘪的石榴和核桃随意散在筐里,旁边是满是划痕的土黄陶罐。摊位周围用柳枝编了篱笆,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红的、黄的、蓝的、绿的,在阳光下晃悠,像彩虹摔碎在地上。古尔牧民的摊位尤其显眼,厚实的羊皮散发浓重的皮革味,雕花马鞍上镶着铜钉,闪着冷光,商贩们凑过去小声砍价,吵吵闹闹,夹杂着牛羊的叫声,空气里弥漫着烤饼的香气和烤羊肉的油腻味。
车队在石板街上缓慢前行,马车轮子轧过不平的地面,吱呀作响,和街市的喧嚣混在一起,像一首粗犷的边疆曲子。城里人好奇地盯着古勒苏姆的车队,商贩停下吆喝,牧民放下敲皮革的锤子,孩子们攥着系铃铛的柳枝,踮着脚想看清这位新来的统治者。街边,一个白发老妇站在祭坛旁,手里攥着一把野花还没献上去,眼睛追着古勒苏姆的车,嘴里嘀咕:“这就是巴格达来的郡主……听说她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她的声音被人群的议论盖住,但透着点敬畏和期望。
街角,一个瘦得像竹竿的年轻人挤在人群里,头巾歪在一边,眼神热切又复杂。他盯着古勒苏姆的马车,对旁边的中年商贩说:“听说她在安托利亚把商路搞活了,集市赚得盆满钵满。这女人要真有本事,咱恰赫恰兰的日子说不定能好起来。”商贩冷哼一声,捻着胡子低声说:“巴格达来的贵人,哪懂咱们的苦?南山的游牧民可不是好对付的。”年轻人皱眉,瞥了眼远处点头哈腰的塔赫玛斯普,嘀咕:“总督估计也不想让她管太多……”
古勒苏姆轻轻掀开窗帘,透过灰尘和光影观察人群——有好奇的眼神,有期盼的目光,也有怀疑和戒备的神情。她心里琢磨:这街市的热闹只是节日的一时欢腾,民心还没稳,恰赫恰兰的未来仍然是个未知数。她放下帘子,低声对席琳说:“席琳,我们来恰赫恰兰,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席琳点点头,看了眼睡着的法赫扎尔德,低声说:“郡主,为了小殿下,我们必须在这儿站稳脚跟。”
街角的祭坛简单却庄严,像这片干旱土地的精神支柱。祭坛上摆着几个铜碗,盛着清澈的泉水,阳光照在水面上,闪着细碎的金光,像点燃了希望。淡紫色的鼠尾草和白色的雏菊围着柳枝摆放,柳枝随风摇晃,挂着的铜铃叮叮作响,清脆悦耳。几个披着灰袍的老妇人驼着背,低声唱着古老的颂词,声音悠长而沧桑,像从遥远的过去吹来的风,唱的是对雨水和丰收的祈盼。祭坛边,一个小陶炉烧着艾草,青白的烟袅袅升起,草香和泉水的清气混在一起,给节日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巷子里,孩子们拿着系铃铛的柳枝,笑着跑来跑去,赤脚踩在烫得发白的石板上,踢起细小的灰尘。他们的笑声清脆,铃铛叮当作响,和商贩的吆喝、驴车的吱呀声、牧民敲皮革的闷响混在一起,奏出一首边疆的热闹曲子。偶尔有头瘦驴受惊,甩着尾巴叫唤,逗得路人哈哈大笑。远处,几个古尔牧民坐在摊位后,头巾上别着鹰羽,眼神冷峻如刀,一边喝着酸羊奶,一边小声交谈,手里的木棍在地上划着乱七八糟的线,像在猜测这座城的未来。空气里弥漫着烤饼的香味,混着烤羊肉的油腻和泥土的腥气,节日的气氛热火朝天,暂时掩盖了破泥墙的裂缝和旧木窗的斑驳,给这个穷地方添了一丝生气。
德妮孜骑马护在车队旁,浅色轻甲在阳光下闪着冷光,腰间的弯刀微微晃动。她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人群,注意到几个年轻人凑在一起嘀咕。她压低声音对古勒苏姆说:“郡主,百姓对您来挺好奇,但也有人的眼神不对劲。塔赫玛斯普管这儿多年,估计早就惹了民怨。”
古勒苏姆点点头,语气平静:“德妮孜,民心像面镜子,照得出过去的对错。塔赫玛斯普的客套只是表面功夫,我们得用行动让人信服。”
街边,一个裹着旧头巾的女人抱着个瘦弱的孩子,盯着古勒苏姆的车队,眼睛里闪着微弱的希望。她小声对旁边的老头说:“听说这郡主在安托利亚让穷人都吃上了饭,她要是能修好水渠,咱们的田兴许能活。”老头摇摇头,手指攥紧拐杖,嗓子沙哑:“水渠?南山的游牧民不除,谁敢去修?塔赫玛斯普管了这么多年,啥也没干成。”女人咬了咬唇,眼神复杂地望着车队,低声说:“希望她能不一样……”
德尼孜又凑近,低声说:“郡主,这街市这么热闹,像是过节,估计不是专门迎咱们的吧?”
古勒苏姆微微一笑,平静地说:“德尼孜,你忠心我信得过,但你的眼力真的还得练。这是霍尔达德节,祆教拜水神的日子。”
几位宫廷女官骑马靠近,护卫稍稍让开,马蹄声在街市里清脆作响。杜尼娅看着热闹的巷子,好奇地问:“郡主,这是什么节?”
贾札勒眯眼望向祭坛,看到铜碗边摆着几块粗糙的乳酪和一小筐石榴。她低声插话:“今天是霍尔达德节,祆教敬水神的节日。百姓用泉水祭祀,祈求牲畜兴旺、风调雨顺。没想到,恰赫恰兰这么偏远的地方还搞得这么隆重。”她停了一下,指着祭坛旁低头祈祷的老头,“那些柳枝和铜碗是本地习俗,求来年雨水丰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