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二年五月,大汉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汉天子下了一道诏令:
为了避免与官吏考课法混淆,特诏把凉州选才考课法改为科举法,与察举、征辟并列为大汉选才之制。
同时还下令,将千字文和正音字典两本书,列为学堂必备书本。
虽然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当天子正式宣布的时候,仍让那些关心天下局势的世家大族——特别是在季汉境内的世家大族——大是震动。
千字文自不必说,乃是当今世上,最合适开蒙的文章,没有之一。
而正音字典则是历经十数载,经过学院集大汉名儒宿士,数次编制,数次改名,如今已经是辅助识字的最大利器。
更别说还有拼音与印刷术的加成。
这几样东西,相辅相成,让学堂的开蒙效率远超各大家族内部私学,教学效果更是形成了降维打击。
世家大族们惊恐地发现,现在已经不是他们能不能继续垄断学问的问题。
而是如果他们敢不顺应大汉的世道,数百年来的安身立命之本有可能会被冲击得粉碎的问题。
与蜀地世家的竭力反抗不同,和凉一边唠叨着,一边起身,打开冰鉴,拿出里头切好的寒瓜,放到右夫人面前。
右夫人坐在椅子上,拿起寒瓜啃了几口,这才舒服地叹了一口气。
“甜,又甜又水,解渴!真是个好东西,阿郎要不要吃?”
冯都护摇头:“我不喜欢吃,你吃吧。”
比起后世的少籽甚至无籽的沙瓤,这个时代的寒瓜,里头密密麻麻的全是籽,而且里瓤有些面,味道也不太够。
对于冯都护来说,口感实在是太差了。
“对你来说是个好东西,但对百姓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个东西,占地不占地无所谓,但需要的肥料太多了,只能小面积播种,不宜推广。”
右夫人瞟了他一眼,吐出几颗瓜籽:
“推不推广无所谓,反正我也不会种地,但家里有田有地,不缺钱不缺粮。”
“别人家可以没有这一口,但我们家不行,每年我可是都要吃瓜避暑的。”
堂堂大汉顺德君,吃一口瓜怎么啦?
哼!
冯都护神色有些无奈,目光却是有些宠溺地看向右夫人:
“我就是随口这么一说,放心,少不了你这一口暴露了出来。
以大汉现在的发展趋势,朝廷确实也需要储备人才。
再加上这一次举荐,确实也比较特殊。
说白了,就是收拢天下士子之心,这也是整合大汉内部资源的举动。
以便能早日向东进军。
所以这一次举荐人才,并没有规定人数具体数目。
只是冯都护还是小瞧了世家们的贪婪。
“大汉现在才多少人?更别说各地学堂保送上来的学生都没有这么多。”
“若是再加上各地征辟的人数,说不得就是学院学生的数倍之多,他们这是想要做什么?”
科举、察举、征辟并行,并不是什么妥协,而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就算是冯都护挖了十数年世家的墙角,但面对百年以上的底蕴,十数年的底子还是太薄了。
察举也好,征辟也罢,基本都是世家子弟才能达到要求。
实事求是地说,苍头黔首家中出来的孩子,除了上战场,在九死一生中博取功名。
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进入皇家学院学习,才有可能与世家子弟一较长短——而且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最终也未必能比得过世家子弟。能是辅佐之道。”
科举以后只能不断加强,不能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