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三年刚刚开始,百姓还没有过完年,趁着还没有到立春,大伙都还在休息,卫将军全琮寻了一个时间,径自到了朱据府上。
朱据亲自把全琮迎到内堂,同时还有一些意外之色:
“子璜兄怎么会在这个时候上门?”
孙权最宠爱的步氏,生有二女。
长女叫孙鲁班,嫁给了全琮;次女叫孙鲁育,嫁给了朱据。
所以全琮与朱据,其实是连襟。
但孙鲁班为姐,按理来说,过年的时候,就算是要上门拜访,也是朱据去全琮府上拜访。
此时全琮突然来访,实是出乎了朱据的意料。
全琮没有回答朱据的话,更没有什么客套话,而是直接开门见山:
“子范,我此番上门,是因为有一事,想要与你商量。”
大过年的,全琮没有一点喜庆之色,反是脸色严肃,这让朱据心里一跳,隐隐猜到了全琮的来意。
他举杯饮了一口茶汤:
“子璜请讲。”
虽然朱据在前些日子被封为骠骑将军,但全琮可是在十一年前就被封为卫将军。
无论是资历还是声望,全琮皆远在朱据之上。
更别说朱据前些年受到 “就算是抛开君臣之义不说,你我还是要得唤陛下一声外舅。”
“陛下前番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到底是为何,别人不知,难道你我还不知?”
亶洲那是什么地方?
长者及老人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
陛下非要说自己是为了掠海外之民充实江东人丁,这个话,骗骗别人可以,但能骗得自己人?
十年前那一次派甲士万人出海,不过掠得数千人而还。
而甲士却因为在海上生病,十死六七,简直就是因小而失大。
领军出海的将军诸葛直甚至还获罪被诛。
真要掠人丁充实大吴,南边的交州夷民还在叛乱呢,有多少抓多少。
就是派大军往北,掠魏国之民,那也比出海强。
朱据闻言,默然不语。
毕竟他总不能告诉全琮,海外就算是没有仙山,那也肯定有能培养出冯明文这等子弟的隐世山门。
甲士万人算什么?
君不见,汉国得到冯明文后,疆土愈广,精兵愈多,民间愈富,丁口愈多?
只要能所以大吴才更应该出海,寻那一份机遇,而不是阻止陛下派人出海啊!
在汉国呆得越久,对汉国越是了解,朱据就越是明白,汉国与大吴之间,其实已经在悄然间拉开了差距。
只是这种话,他自然不敢明说出口。
再想起众臣对此事的激烈反对,也让他有些不安。
而且在朱据看来,冯明文的师门,肯定不可能轻易被人寻到。
若不然,十年前陛下派人出海,又如何会无功而返?
想到这里,朱据终于开口道:
“子璜,陛下心志坚定,若是当真认准了一件事,恐怕非你我所能劝动。”
“十年前派人出海,当时不知有多少人反对,陛下听进去了么?如今陛下权威愈盛,恐怕更是难劝。”
“故而我以为,与其反对,还不如把这件事拖到大吴的局势好转,到时候若是我们再劝不住陛下,也比现在就让陛下派人出海强。”
全琮这么多年来,又岂会不知孙权的性情?
往日里陛下尚还能听得进谏言,但在很多时候,却又是喜欢独断专行。
特别是一旦下定了决心认定一件事情,更是极少有人能“就算吾不了解骑军,但也知道,欲建一支可战骑军,非旦夕可得,十年不嫌长,数十年不嫌短。”